• <progress id="sbglt"><code id="sbglt"><dl id="sbglt"></dl></code></progress>

  • <optgroup id="sbglt"><li id="sbglt"><del id="sbglt"></del></li></optgroup>
  • <track id="sbglt"></track>

    <ol id="sbglt"><blockquote id="sbglt"></blockquote></ol>
  • 當前位置:中國電子琴信息網專家講座

    沈曉明教授談雙排鍵電子琴之(五)

    怎樣把握好電子管風琴的演奏速度



        大家好:這一講我們來對電子管風琴演奏古典樂曲時的速度進行一下分析和研究。

        一、概述――徹底認識速度記號

        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所以樂曲快或慢的表現,直接影響到樂曲的表情。將一首慢的曲子彈得太快,或者將快的曲子彈慢了,都會失去原有的曲風,當然是不可以的。因此,對速度的學習不僅是電子管風琴演奏者應該學習的內容,也是所有器樂演奏者必修的一門課程。

        通常在一首樂曲的開始,大都寫明速度的記號,演奏之前必須先了解其意義。這些速度記號,雖然可依作曲者的時代背景或演奏者的解釋,而稍有出入,但是由慢到快的速度記號,有如下的排列:

        Grave莊板

        Largo廣板

        Lento慢板

        Adagio柔板

        Larghetto小廣板

        Andante行板

        Andantino小行板

        中庸速度  

        Moderato中板

        Allegretto小快板

        Allegro快板

        Presto急板

        Prestissimo最急板

        上列是以中庸速度的Moderato為中心,往上方,愈高愈慢,往下方則愈低愈快。換句話說:這是一個由最慢到最快的速度排列。在氈荊腥稅選爸杏顧俁萂oderato”當做“原始速度”,并通過原始速度來找到一種被指揮家稱為“中軸節奏感”的演奏狀態,有了“中軸節奏感”,演奏者就可以正確地推算出并把握好其他速度了。學習音樂的人,應該徹底地認識才行。

        除了以上速度記號的排列,需徹底認識之外,在同一個速度記號里,也常有不同的附加術語。例如:Andante里有:

        Andante Con Moto流暢的行板

        Andante Sostenuto飽滿持續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中庸的行板

        Andante quassi Alleretto近似稍快板的行板

        Andante ma non tanto不太慢的行板

        Andante quasi Adagio近似慢板的行板

        Allegro之中也有:

        Allegro Moderato中庸快板

        Allegro assai較快的快板

        Allegro Molto很快的快板

        Allegro ma non Troppo不過快的快板

        Allegro Vivace活潑的快板

        Allegro Comodo從容的快板

        Allegro ma non Presto不過急的快板

        Allegro giusto適度的快板

        這些附加術語,使得原有的速度記號,稍微增減一點速度,學習時也不可忽略了它們。

        二、拍子記號的研究

        音樂進行時有周期性的強弱再現,而把樂曲分割成小節。在每小節中,強弱周期的再現排列就叫作拍子。例如一小節有二拍構成的,也有三拍構成的,各種拍子在每小節內,都有一定的強弱分配。二拍子是強、弱,三拍子是強、弱、弱,四拍子是強、弱、次強、弱。這三種拍子是近代“拍子記號”的基礎。

        樂曲的拍子,如果在強拍(第一拍)開始的,叫作強起拍子。如果是用弱拍(不是第一拍)開始的,叫做弱起拍子。拍子又有單拍子與復拍子之分,單拍是二分法的拍子,如4/2、4/4、3/4、2/2、3/8等。復拍子是三分法的拍子,如12/8(每小節有四個附點四分音符),6/4(每小節有二個附點二分音符)等。

        3/2或2/2拍子,在初學時,雖然可以把四分音符當做一拍來練習,但是全曲的速度是以二分音符為單位的。莫扎特的K.95D大調交響曲第一樂章里的拍子記號是 (2/2),很多人誤演奏為4/4拍,這是不應該的。如下例:


        因此,當我們要開始演奏一首樂曲時,一定要先弄清速度記號、拍子記號等,以免徒勞無功。

        三、速度漸快、漸慢的彈奏法

        一首樂曲,通常很少自始至終保持同一速度進行。往往有漸快、漸慢的變化。速度漸快的術語有:Accelerando,Affrettando,Poco a poco Aninato,Stringendo等等。

        漸慢的術語有:Ritardando,Rallentando,Ritenuto,Allargando,Largando,Slargando,Slentando等等。

        有些學生彈奏漸強(Crescendo)時,容易帶著漸快;而在漸弱(Diminuendo)時,則帶著漸慢,這是不對的。有很多曲子在Accelerando時容易被誤彈成漸強,這也是不對的。若是沒有漸強的記號時,就得保持該樂句的強主工,只是加快而已,因為Accelerando的意思只是一個音比一個音“加快”,而不是“加強”。

        A tempo是恢復原來速度的意思。在漸慢或漸快之后,有A tempo的記號出現時,一定要恢復到原來的速度才行。在貝多芬的作品里漸快或漸慢之后,常有A tempo的記號出現;但在舒曼(R.Schumann)的曲子里,雖在Ritardando之后,很少跟著A tempo的記號。雖然如此,在舒曼的漸慢之后,即使沒有表明A tempo的記號,也必須恢復原來的速度的。

        另外常見的還有Tempo I(Tempo Primo)是要回到樂曲開頭的速度演奏的意思。如下譜例:
    Holst:行星組曲之“木星”(渡邊木樹改編)


        四、彈性速度(Tempo Rubato)之研究

        在古典樂曲里,樂句的速度經常是一致的。到了浪漫派作曲家,就常要求某些樂句中,加上緩慢記號或加快記號,使樂曲有更多的變化,以求特殊的效果。

        彈性速度(Tempo Rubato)是在肖邦(Chopin)時代,才正式在樂曲中使用的。肖邦的作品就是以“彈性速度”為標志。不了解彈性速度,就不可能彈好肖邦的作品。

        “Rubato”原意是“被偷走”的意思。速度被偷走,等于速度慢了下來,但“Tempo Rubato”在慢下來的部分之后,接著要以加快的速度來彌補被偷走而慢下來的速度。換句話說,“Tempo Rubato”是將一個樂句中的一部分慢下來,而后面的樂,加快速度彈奏,以補足慢下來的部分,使整個樂保持原來的時值。

        肖邦曾對他的學生說過:“右手可以自由彈奏,但是左手一定要嚴格遵守速度記號。”右手是指旋律的自由性,左手是指伴奏的嚴格性。也就是說,骨子里是嚴格而規律的,但表現(旋律)是浪漫而富于彈性的。

        五、作曲家對速度記號的解釋

        演奏家對于樂曲速度快慢的處理,可以判定他對該作品的認識程度之深淺。海頓(Haydn)及莫扎特(Mozart)最常用:Allegro,Andante,Adagio三種速度記號,而巴赫(Bach)就不寫速度記號了。也許他對自己說:“誰要是能體會我的主題和音型,而不能感覺到作品的性格與表情,即使用了幾個意大利文來表明速度的記號,也不會使他變得更聰明的。”

        瓦格納(R.Wagnar)說:“快板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貝多芬式的‘感情'的快板,一種是早期莫扎特式‘天真'的快板。”瓦格納所用的“感情和天真”是取自席勒(Schilla)著名的文章《論感情和天真的詩》。

        莫扎特的Alla Brebe(2/2拍子)快板樂章,可作為天真型快板的代表。又如費加羅婚禮歌劇序曲中的快板部分,只是力度的強弱變化,主要目的是要給聽眾“振奮的情緒”;貝多芬的快板就不同了。在他的英雄交響曲第一樂章,如果用莫扎特天真的快板和嚴格的速度來演奏,那就不成樣了。譜例如下:
    Beethoven英雄交響曲第一樂章主題之一:


        從貝多芬開始,樂器作品的創作和演奏,都起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對速度的處理,必須和作品的性格一樣,富有生命。也就是說,演奏的風格必須趕上作曲藝術的發展。

        德國大指揮家兼作曲家文加特涅(Weingartner)說過:“對速度的處理,要保持一定的原則;慢速度的樂曲,不可慢到使人對該旋律感到厭煩。快速度時,則不可快到旋律都聽不清楚。”這里還要強調的一點是,“慢”不是弱或拖的意思,“快”也不是強或急的意思。

        總而言之,對速度快慢的觀念,常是見仁見智的。我建議對于初學的人來講,在數拍子的時候,就給他們以速度快慢的感覺,節奏感較差的學生,就用節拍器來輔助他們獲得正確的速度觀念。

        巴托克的樂隊協奏曲,不但一個樂章都標有速度記號,而且還規定幾分鐘要奏完該曲。當代大作曲家培恩德雷基(Penderecki)的奏鳴曲并沒有小節線,只是規定幾秒鐘要彈完幾個音符或樂句。有一次,一位演奏家請教這位大作曲家:“有沒有演奏家完全遵照規定的速度,正確地彈奏呢?”他的答案是否定的。

        作曲家寫的速度記號,是希望演奏者能盡量接近他的要求,而不可離得太遠就是了。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并不是機械而呆板的東西,能達到美的藝術境界才是重要的。因此對樂曲速度的處理,也以能表達時間藝術的美學原則,在不違背作曲家的要求下,做有個性和富于彈性的處理,以求得至善至美的音樂效果。
    在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目前電子管風琴所演奏的古典風格的音樂作品大致可分為專門為電子管風琴創作的樂曲和由交響樂改編而成的作品,換句話說它是在模仿多人同時演奏樂器。這正是這種樂器與其他獨奏樂器(如鋼琴、手風琴、小提琴等)最大的不同之處,因此,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速度風格而不隨意地靠自己主觀意識憑空詮釋速度是電子管風琴學習者必須加以注意的。最后,我希望電子管風琴學習者能像一名樂隊指揮者一樣從一個大局,客觀而正確地把握作品的速度,使其演奏的音樂能真正反映出作曲家的要求。


    版權所有:    沈曉明/《樂器》雜志/《中國電子琴信息網》

    關于本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連接 - 發展歷程
    国产成人99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同性 av成人网站高清免费观看 日韩吸乳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成人国产视频 精品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